触发
具体事例就不说了,有点傻。举个类似的例子:微信上收到一则消息
,算是上级的重要通知,必须牢记并准时完成。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今天是xx年02月的最后一天
- xx年03月02号开始每周线上打卡
- xx年03月01号中午,也就是明天中午前必须完成打卡的身份认证
中午收到的消息,到了夜晚闲坐遐想之时,忽而在脑中闪过一些记忆碎片
,“明天中午”、“线上打卡”。当即心头莫名的一阵紧迫感和危急感,因为一霎那间我以为明天中午就要打卡了。
引述相关资料-1
想吃桔子的时候联想到的是桔子的形状、味道和气味;想吃梨的时候,联想到的是梨的形状、味道和气味;吃苹果联想到苹果的形状、味道和气味。说明视觉区、味觉区和嗅觉区三个感觉皮层的神经建立了联系,是神经网络的线性结构
。梨联想到梨的特性,很难产生联想到桔子的味道。因此,神经网络的联结通道是稳定的
。但实际生活中会产生这样的事例,某个人想吃苹果,但苹果没有,有桔子,那么这个人会想到吃桔子。这说明,在垂直柱内的不同事物间可以建立联结,这就是属性原理
。由苹果联想到桔子,这是换位思考的方式,把苹果换成梨的过程我称之为突破
,即把苹果突破到梨。
苹果联想苹果的特性,桔子联想桔子的特性,梨联想梨的特性,三个特性是完全独立的,是三个线性结构,三个线性是并联的。但苹果、桔子和梨都有形状、味道和气味的特征属性。我们单从形状的属性联想,可以联想到桔子和梨,那么属性原理就在三种水果间建立了联结。从苹果联想到桔子和梨,之后联想到了桔子的形状、味道和气味和梨的形状、味道和气味。这样,属性原理就把苹果、桔子和梨的三条线性结构由并联发展到串联结构,线性结构形成串联网络结构
。把苹果视为A,桔子视为B,梨视为C,形状、味道和气味视为X,那么并联结构是AX+BX+CX,串联结构是(A+B+C)X,而AX+BX+CX = (A+B+C)X
,这个关系式是简算式。因此根据垂直柱的功能特性,可以改进神经网络联结结构,利用属性原则形成AX+BX+CX = (A+B+C)X,这是简算的关系式。因此可以认为,属性原理是形成人脑简算方法的人脑工作机制
。
理解
试着想想,还存在许多的不解
:
- 一部手机映入眼帘,想要拿起它去网上冲浪。这一瞬间,从视觉信息接收到
大脑皮层
的深度认知,到底都经历了啥 - 为啥单靠想象一下话梅就会有酸的味觉感( 高中生物课本的分泌唾液:T )
- 人的聪明主要体现在思维反应敏捷上,这是否意味着其大脑
神经网络
的连接更有规律更高效,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期在学习或记忆方式上的差别造成的呢
其实记忆就是一个存储
的过程,可以跟计算机
类比起来。计算机将声音等模拟信号转变
(麦克风)为数字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后,进而以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进行存储或在网路传递,最终的体现则为二进制(电)。其中的麦克风充当着接收和转换的关键作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而麦克风的作用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各种感受器官
。虽然感受器官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五感),但存储方式基本都差不多(神经细胞突触的形成或电信号改变了某些物质性质)。
引述相关资料-7
目前,神经学界主流的看法是认为记忆的承载是神经可塑性
。简单来说,记忆的存储是由单个神经突触或一个神经元,甚至一团神经元的结构性变化产生的。
计算机的资料基本上都存储在机械硬盘
上,而硬盘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化为磁信号,改变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来达到存储信息的目的。而硬盘存储的最小单位是扇区,也就是所谓的存储载体
。所以人应该也存在一种类似的记忆存储载体。
短期记忆(海马体)要想转存到长期记忆(大脑皮层)需要不断地接受刺激,而对于存储的细节,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人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跟具体事物建立起联系,仅仅是看到或听到就可以产成对应的反应或得出相应的基本信息。
结论
结论一
记忆之间是有联系的(神经网络)
结论二
短期记忆是碎片化的,不系统的
所以新东方学单词有个叫什么联想记忆法的也不无道理,而每天学到的零散知识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分类和总结的话也记不长久,更不要说存在升华(质变)的可能了。
评论区